開欄的話:
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提出,要深入開展待批項目、閑置土地、沉淀資金、“半拉子”工程、開發區建設五個方面的大起底行動。我市高度重視“五個大起底”行動,各地、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從源頭上找原因,從體制機制上謀舉措,爭取盡快取得成果。
為深入推進“五個大起底”行動,即日起,本報開設“‘五個大起底’在行動”專欄,全面反映我市推動“五個大起底”行動的進展和成效,敬請關注。
8月22日,呼和浩特市深入開展“五個方面大起底”行動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就待批項目大起底行動,“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動,沉淀資金大起底專項行動,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行動,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大起底消化處置工作有關情況作了介紹。
2022年底前符合條件的待批項目應批盡批
市政府副市長提名人選、市發改委主任李曉燕介紹,我市制定印發了《呼和浩特市待批項目大起底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大起底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在全市范圍內對待批項目實施全面起底、分類處置、限時辦結,推動審批部門優化流程、高效審批,確保2022年底前符合條件的待批項目應批盡批,徹底清除項目手續辦理遺留問題,從根本上優化完善項目審批流程,提升改進審批服務,為企業松綁,為項目助力。
這次待批項目起底范圍是全市2016年以來通過自治區在線審批平臺立項的項目,重點起底項目立項后、開工前需要辦理的土地、能評、環評、取水、水土保持、林草征占、施工許可等事項。
待批項目大起底行動分為三個階段開展,第一階段是8月底前完成摸底自查、建立臺賬,由全市各級審批部門牽頭,全面梳理自查2016年以來本系統受理的待批項目、超期未審批項目情況,逐一明確審批部門責任人、審批受理情況、完成時限,形成《全市待批項目大起底臺賬》。第二階段是9月至12月開展分類處置、集中辦理,對符合要求的項目將納入臺賬限時完成審批;對不符合審批要求的將及時退回,并一次性告知缺項,按要求補充材料后批復;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節約集約要求的未開工項目將不再實施,從在線審批平臺中移除。第三階段是12月底前進行建立機制、總結通報,對大起底行動的開展情況、采取措施、工作成效進行全面總結檢查,并對現有審批流程開展全面優化,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流程、提升服務,推動審批環節提速、項目建設提效。目前,已組織專門工作人員力量,通過緊鑼密鼓推進,正在完成第一階段摸排工作,同時進行臺賬確認。
據介紹,在推進待批項目大起底過程中,我市注重上下貫通、分類施策,對自治區大起底工作內容全部作了細化對應,逐條逐項進行任務對標、跟進安排。特別是針對6類待批項目(“需要辦理但還在組件階段”“不符合產業政策不再實施”“已提交申請不合規退回”“正常受理待批項目”“超期未審批項目”“已辦理或無需辦理項目”),細化制定了10項具體措施,分別明確了具體的起底措施,確保每一類、每一個項目都能夠精準識別、精準處置,2022年底前符合條件的待批項目審批事項要全部辦結。為保障待批項目大起底行動任務高質量完成,建立了審批管理、調度通報、協商推進、投訴舉報四項機制,徹底打通大起底行動的全鏈條管理環節,加快構建起項目從申報、辦理、實施、監督、評價的全周期服務體系,推動各級審批部門流程再優化、服務再提升。
下一步,針對待批項目大起底,我市將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摸清底數,壓實責任。精準梳理完善待批項目臺賬,組織各級審批部門、旗縣區政府(經開區、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逐項確認,鎖定項目,鎖定責任主體,確保做到臺賬清、底數明、目標準。二是多措并舉,精準施策。統籌指導各地區和市相關審批部門制定“項目審批方案”,對正常受理待批項目,建立綠色審批通道,確保手續辦理不走彎路、高效辦結;對組件階段項目,督促指導項目單位盡快提交申請,接到正式申請后按照承諾時限及時辦理;對不符合審批條件項目,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指導項目單位完善資料,加快推進審批;對超期審批項目,制定“一項一策”整改措施,明確責任人和辦理時限,限期辦結;對審批權限在上級部門的,在受理后7個工作日內完成轉報;對不符合產業政策項目,詳細說明政策依據,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項目單位,及時清理終結。三是強化督導,鞏固成果。強化待批項目大起底工作全面督導機制、全程跟蹤動態審批機制,及時處置辦結項目問題,推動待批項目應批盡批,并制定完善的審批流程,用健全的制度機制,堅決遏制產生新的待批項目。
我市相關部門將嚴格按照大起底實施步驟、目標任務、工作要求,認真推進各階段工作落實,并借助此次待批項目大起底行動的有利契機,優化服務、節約時間,消化辦理一批難點手續,進一步提士氣、提干勁,跑起來、快起來,在工作作風、工作效能上實現大轉變、大提升,努力推動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全市穩經濟、促增長提供新動能、新支撐。
2023年底前實現所有“半拉子”工程全部復工
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海鷹介紹,為妥善處置政府投資的“半拉子”工程,盤活閑置資產,拉動經濟增長。按照市委、政府工作部署,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動。
統籌謀劃,高位推動“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常務副市長為副組長,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方案》,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壓實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責任,全面開展“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
精準把握,全面梳理“半拉子”工程項目。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方案》,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全面梳理2016年以來政府投資的項目,精準起底停工未建成、竣工未投用的“半拉子”工程,確保不漏一個、不錯一個。
有序推進,系統開展“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第一個階段,2022年8月底前,通過系統梳理和科學研判,建立“半拉子”工程清單。第二個階段,9月30日前,列入“半拉子”工程的項目,要全部制定“一項一策”工作方案,形成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第三個階段,2022年10月至2023年底,開展集中處置,在2022年底前具備條件的“半拉子”工程要激活,2023年底前實現所有“半拉子”工程全部復工。
綜合施策,切實解決制約“半拉子”工程的“瓶頸”問題。深入分析“半拉子”工程成因,堅持對癥下藥,從完善項目基本建設手續、規劃用地手續、支持項目復工續建、籌措資金等方面入手,細化解決措施,強化政策支持,理順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項目存在的問題,真正盤活“閑置資源”。
下一步,我市將按照自治區關于“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部署要求,深入推進工作落實,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加大攻堅力度,整合各方資源盤活“半拉子”工程,按時銷號。在推動解決“半拉子”工程項目的同時,將進一步建立科學決策機制,強化項目投資審批、可行性研究和績效評估等工作,堅決遏制新增“半拉子”工程項目,全力推動首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把“零錢”變成“整錢”讓資金有序流轉起來
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英杰介紹,沉淀資金大起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我市第一時間研究落實舉措,全面掌握各級各部門實有資金賬戶中沉淀資金的規模和構成,及時跟進自治區要求,細化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各項目標任務。市本級和旗縣區分級負責、同向發力,堅決收回沉淀資金,統籌用于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保障民生支出,切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共資金使用效益。
本次沉淀資金大起底的范圍是,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各級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中的各類資金,以及各級財政代編的非預算單位(不含企業)實有資金賬戶中的本級財政撥付資金。
具體包括以下5類,一是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是指各單位實有資金賬戶內,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及地方政府債券資金中,2020年及以前的結轉結余資金,2021年以來財政撥付但未支出的資金,項目已完成或項目終止形成的結余資金等。二是非財政撥款資金。包括財政全額保障預算單位的非財政撥款資金;結轉兩年以上的非同級財政撥款資金。三是應繳未繳財政收入。包括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出讓等收入;利息收入;捐贈收入等。四是長期掛賬往來款項。包括按合同約定,項目結束后確實無法退回的工程質保金等暫存款項;公安、紀檢監察等執法部門取得的已結案罰沒收入。五是其他應盤活資金。包括審計、巡察等監督執紀部門發現的各類應繳未繳資金等。
本次專項行動共分4個階段開展,第一階段為8月份認真組織單位自查。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提供各單位賬戶及余額情況,財政部門梳理后分發至各單位對照自查。對政策明確可盤活的沉淀資金,繳回同級財政,撤并多余賬戶;對需留用的資金和基本戶之外的賬戶,提交留用理由和依據。
第二階段為9月20日前完成重點核查。各級審計、財政部門核實單位自查情況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收集證明材料,完善處理依據,形成核查報告。
第三階段為10月31日前完成清理盤活。依據沉淀資金分類處置辦法,對于有明確要求的,盤活收回、統籌使用;對于沒有明確要求的,分類提出處置意見;對于資金賬戶,逐個提出清理意見。各單位抓好整改落實,形成清理盤活報告。
第四階段為12月5日前進行總結完善。各級財政部門認真總結專項行動的重要成果和典型經驗,形成報告報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區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各級財政部門會同審計等部門,建立沉淀資金長效管理機制,從事前預防、事中監控、事后監督等方面提出完善措施,同步建立健全透明高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目前,各級財政部門已向人民銀行提供預算單位名單,經商業銀行查詢、財政一體化系統比對篩查后,已將賬戶及余額情況分發至各單位自查,同時協同人民銀行進一步查漏補缺,確保預算單位全部納入清理統計范圍。下一步,財政部門將堅持強化責任意識、交賬意識、成果意識,以精準識別、精準清理、精準盤活為目標,不折不扣做好沉淀資金起底和賬戶清理工作。同時,不僅“管當下”、更要“利長遠”,著力健全長效機制,以預算管理一體化為載體、從技術層面加強沉淀資金管理,以國庫集中管理為依托、從預算執行層面加強沉淀資金管控,把“零錢”變成“整錢”,讓資金有序流轉起來,集中財力辦大事,確保“六保”“六穩”工作要求落地見效,向市委、市政府交出滿意答卷。
徹底解決開發區領域存在的資源閑置、低效利用的問題
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劉志強介紹,為徹底解決開發區領域存在的資源閑置、低效利用的問題,我市迅速行動、主動作為、周密部署,制定了《呼和浩特市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工作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和重點工作任務,細化了工作措施和時間安排,并開展了初步摸排工作。
此次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的范圍為2016年以來全市開發區待批項目、沉淀資金、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停產企業和停建項目、園區各項指標方面情況。待批項目方面,全面摸清開發區領域未開工項目及在建項目的待批事項底數,逐一明確具體審批權限責任部門、審批受理情況、完成時限;沉淀資金方面,全面摸清開發區領域沉淀資金底數,掌握資金結構、來源、余額、性質、使用、所屬年度情況,按要求分類處置,限時辦結;土地利用方面,全面起底開發區領域批而未供、閑置土地情況,按要求分類施策,推進消化處置;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方面,全面起底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渣場、標準廠房、集中供熱、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推進閑置的基礎設施、“半拉子”基礎設施工程盤活利用;停產企業和停建項目方面,全面起底開發區停產企業、停建項目情況,起底工業園區僵尸企業、僵尸項目占用生產要素情況,建立臺賬,明確盤活時限,按期推進盤活工作;園區各項指標方面,全面起底園區(區塊)各項經濟運行指標,起底園區內已建成工業項目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及容積率等各項指標。
同時,為把此次大起底工作做細做實,參照開發區以案促改的范圍,同步起底了現已撤銷但在2016年至2021年存在的工業園區。
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工作自今年8月開始至12月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8月上旬完成大起底工作的宣傳動員,向各旗縣區、開發區傳達自治區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工作動員部署會議精神,安排部署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工作。第二階段是8月底前各開發區完成摸底排查,制定落實方案,建立自查工作臺賬。第三階段是9月至12月開展集中整治,聯合相關部門,根據問題臺賬制定整治措施,明確整治時限,全力推進整治,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治工作。針對長期停產企業、僵尸企業和僵尸項目、園區基礎設施的“半拉子”工程,爭取在年內盤活、解決一批,力爭三年內全部盤活。
對于開發區內的待批項目、基礎設施“半拉子”工程、沉淀資金、閑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分別由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按照相關領域大起底分類處置要求一并推進處置工作。
對于停產企業,通過協調解決企業出現的困難,推進企業以轉產、轉讓、租賃等多種模式盤活;針對長期停建項目、僵尸項目占用資源要素問題,通過騰籠換鳥、合作開發,資產盤活、轉產、轉讓、拍賣等多種模式盤活。
對于園區的控制性指標,主要起底各園區的畝均效益指標情況,同時結合自身產業導向、功能定位、地塊實際等情況,制定各園區“3+X”控制性指標,作為項目準入的前置條件,提升入園項目的質量。
截至目前,各開發區已針對6方面重點問題進行了初步起底摸排,正在進一步細化摸底臺賬,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下一步,我市將充分摸清底數。圍繞6方面重點問題,進一步摸清、摸準情況,分層分類建立臺賬,各牽頭部門要對開發區上報的臺賬進行審核把關,壓實責任,切實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摸底“全覆蓋”“零死角”,為下一步整改工作打好基礎。
精準施策整治。各開發區根據起底的問題臺賬,精準制定盤活、處置措施,對于復雜的問題,將“一企一策”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各整改節點時限,按時保質地完成整治,杜絕整改“走過場”。
建立長效機制。各開發區制定各自“3+X”控制性指標,明確工業園區新建工業項目的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容積率等準入標準,達不到的工業項目不得入園,強化園區準入門檻,解決園區招商長期存在的“撿到籃子都是菜”問題,杜絕項目低效利用土地、水、電、氣等資源要素。同時,對效益差的園區進行再調整、再優化,提升園區發展水平。
以此次“大起底”工作為契機,我市將通過全面摸底查找問題,深入整治促進發展,最大限度地激發開發區的內生動力,推動開發區在全市節約集約發展中“打頭陣、當主攻”,在招商引資、改革創新上有新的突破,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推動形成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永亮介紹,按照要求,我市決定在“十四五”期間集中開展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大起底消化處置工作。經過進一步盤活存量,深入挖掘內部潛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切實推動形成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按照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向各盟市下達的“十四五”期間批而未供、閑置土地消化處置任務目標,我市在“十四五”期間計劃盤活批而未供土地8.21萬畝、處置閑置土地1.18萬畝。(批而未供、閑置土地的數量是動態變化的,目標處置任務,將根據自治區每年下達的任務量和考核規則及時進行更新調整。)
就主要方法和措施,王永亮介紹,聚焦精準分析,分類施策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對批而未供土地,本著“一地一策”“供應為主”“供撤結合”的原則,分3類措施10種具體方式、方法進行消化。其中3類措施是指加快土地供應、完善供地手續、核銷批文;10種具體方式、方法是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組織土地供應”“限期完成土地征拆和基礎設施建設”“簡化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供地程序”“分段辦理政府投資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手續”“明確代征地、邊角地供應政策”“完善房地產遺留項目供地手續”“分類確定水源保護地和自然保護區范圍內批而未供土地使用方式”“多部門聯動,推進解決未供先用經營性建設用地供應”“協調核減國務院批準城市建設用地規模中未實施的用地指標”。
堅持以用為先,全力處置盤活閑置土地。對閑置土地,本著“權益保障”“以用為先”和“防懲并重”的原則,針對3類原因、采取8種措施進行處置,其中:針對政府或政府部門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結合實際情況,分別采取“延長動工開發期限”“政府安排臨時使用”“協議有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按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重新辦理相關用地手續”“土地置換”5種方式處置;針對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按閑置時間,分別采取“征繳土地閑置費”“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兩種方式處置;針對因司法查封造成的閑置土地,由司法機關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協商并達成一致處置意見,待解除查封后落實相關處置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已經對照批而未供、閑置土地消化處置清單,完成了批而未供、閑置土地矢量數據上圖比對工作,并已針對每宗批而未供、閑置土地的成因進行了核實、分析和匯總,會同多部門共同研究,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則分類提出了處置措施。
下一步,我市相關部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有關要求,落實責任、全力推進,確保按時且保質保量完成“十四五”期間批而未供、閑置土地消化處置目標任務。(記者 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