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2月22日電 2024年2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招商引資暨誠信建設會議在呼召開,和林格爾新區獲評“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招商引資先進集體”。
筑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近年來,新區始終堅持打造自治區級最優營商環境,圍繞企業和項目落地的“痛點、難點、堵點”,積極推行改革舉措,優化服務模式,厚植營商環境沃土,推動新區招商引資工作走在自治區前列。
政務大廳換新顏,綜窗幫辦提效能
便民服務更周到。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對標全市“十有”標準政務服務中心,不斷完善政務大廳服務職能,開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增設圖書角、自助打印機、飲水機、AED急救設備等各類便民服務設施,為群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辦事環境。同時,在人才創新大廈增設一體化辦事大廳,設置“企業開辦”“銀行”“稅務”等七大辦事窗口,為園區中小微企業就近辦事提供了便利。兩個大廳全年接待辦事群眾約5萬人次,大廳服務環境群眾滿意度達100%。
綜窗改革提質效。推行“一窗受理、一號申請、一網通辦、一單規范、一章審批、一口出證”審批服務模式,設置幫辦代辦服務窗口,“一對一”貼心服務,持續打造“小窗口大服務”的良好形象。截至2023年底,新區政務大廳共啟用窗口26個,覆蓋綜合受理、企業開辦、稅務、不動產、水電氣暖報裝、醫保、社保、公證處、青城食品一站通等,全年辦理業務達29375筆,好評率“100%”。
市場主體量質升,涉企服務更便捷
企業開辦再提速。新區積極探索商事制度改革,利用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蒙暢開”綜合服務平臺,推行市場主體登記智能化業務,在呼和浩特市率先實現辦理營業執照無人工干預“秒出照”,審批時限由“按時計算”大幅壓縮至“按秒計算”,極大地提高了企業開辦效率。
企業注銷再精簡。推行企業注銷“一件事”改革,印發了《企業注銷辦事指南》,推出企業簡易注銷一件事一次辦套餐,企業通過一表申請、一網申報、一窗提交,一次完成所有注銷手續。同時,注銷公告時間也由原來的45天壓縮至20天。2023年,新區已累計辦理簡易注銷118次,有效釋放市場空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良好環境。
市場主體再壯大。新區持續優化服務供給、精準紓困解難、強化政策扶持,市場主體不斷壯大。過去一年,新區累計新增市場主體579戶,同比增長53.58%,其中:新增企業244戶,同比增長20.79%;新增個體工商戶333戶,同比增長90.29%;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戶。截至2023年底,新區歷年新增市場主體中,民營經濟主體占比超過90%,展現了強勁的市場主體活力。
政務服務更優化,政務管家更貼心
“一網受理”全覆蓋。根據新區承接授權事項情況,政務服務局認真對照自治區政務一體化服務平臺事項清單,逐項配置,平臺可辦事項285項,其中行政審批事項18大項,公共服務事項267項,全部實現“一網受理”。
“承諾制改革”見實效。持續深化承諾制改革,不斷推進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優化承諾制開工手續辦理流程,全面貫徹“審圖合格一批、承諾核發一批”原則,推動更多產業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2023年共核發《承諾制施工通知書》24個,為項目平均節約工期達120天以上。
“區域評估”重應用。新區全面推進區域評估成果應用,對入駐新區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再進行單獨評估評審或簡化相關評估評審環節和材料,進一步縮短項目審批時間,減輕企業負擔。2023年區域評估成果應用約280次,為企業節約成本200余萬元。
“市政報裝”齊上線。新區持續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報裝接入與工程建設項目一體化推進,健全“一窗受理、并聯審批”辦理模式,提供“水電氣暖”報裝全鏈條、一站式服務,在政務大廳集中設置水電氣暖辦事窗口,同時,將“水電氣暖”接報裝全部接入市工改平臺,由原來的線下辦理轉為線上辦理,極大提高了審批效率。全年共為6個開工項目提供了聯合報裝服務,解決了企業多頭申報、重復跑辦等問題。
“政務管家”再升級。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和覆蓋范圍,全面升級“企業零跑腿”等“政務管家”服務模式,為辦事企業提供“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全流程政務服務新體驗。2023年共計完成13個重點項目土地報批,取得10個批次建設用地批復,總面積達2500余畝;為12個項目代辦了土地掛牌手續,為10個項目代辦了土地劃撥手續,為企業投資項目代辦了用地及建設手續證件39件,得到服務企業的高度認可。
產業創新顯特色,人才賦能筑高地
首家園區喜落地。2023年內蒙古云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成投用,被自治區人社廳確定為自治區首家“數字化產教融合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內蒙古人才控股集團、安徽攜睿、人事人、大略智誠、中鐵遠通等50家企業簽約入駐。
專項政策重激勵。為更好服務入園企業,新區出臺了《支持內蒙古云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為企業提供“企業經濟發展貢獻獎勵、品牌企業一次性獎勵、以商招商獎勵、高級管理人員獎勵、人才獎勵、辦公用房房租補貼、職工宿舍、通勤服務”等各類獎勵和補貼,助力入園企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人才聚集促發展。產業園積極招引人力資源企業,持續落實各級政府關于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充分激發人力資源服務業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作用,著力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提質增效,持續促進人力資源順暢有序流動,有效緩解“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2023年成功舉辦了二十多場招聘會、推介會、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會等,惠及新區企業100余家,新引進人才團隊15個,累計達到44個,新引進各類人才3750人,累計達到1.06萬余人,逐步成為自治區科技人才集聚新高地。
產業招商出新招,科技創新強引領
招商引資“四部曲”。新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發展為突破口,譜出招商引資“四部曲”。一是推進政企一體化招商。政企精準出臺政策措施,共同招商,重點發揮華為、移動、電信、顯鴻等頭部企業的引領集聚優勢,吸引上下游企業落地。二是推進定制化招商。通過以租代購、長期租賃、委托代建、標準廠房等多種模式,擴大智能制造產業園、企業總部基地、人才創新谷等產業平臺優勢,提供企業輕資產拎包入住、輕資產運營等基礎條件。三是推進要素驅動式招商。利用我區農牧業、草原、生態、新能源、礦山開發等資源,為大數據企業提供應用場景,進行市場驅動招商。發揮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方面的低成本優勢,進行比較優勢招商。四是推進資本賦能式招商。推動新區國企與招商企業開展股權合作,參與企業投資發展;建立產業基金,用足用好已有產業基金,推動更多好項目落地發展。通過建立多模式招商引資工作機制,2023年,全年對接企業項目400家,新簽約產業項目103個,協議總投資891.6億元,已落地項目71個,在全市招商引資考核中位居前列。
注入科創新動能。充分依托自治區人才科創中心支持政策,新區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通過開展科技政策培訓、技術合同登記等活動,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動力,2023年全年申報各類科技項目14批次,涉及35個項目,爭取了2400萬元自治區、市級科技等專項資金。成功申報5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培育或引入高新技術企業3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6家。新獲批1家自治區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1家技術轉移服務人才培養基地,累計培育和引入4家自治區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現有初級經紀人達到50余人,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5800余萬元。
減稅降費齊發力,金融賦能助企行
助企紓困激活力。繼續打好政府獎補資金和減稅降費“組合拳”。建立健全常態化、制度化機制,積極兌現各類優惠政策獎補資金,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幫助中小微企業減負紓困、恢復發展,用扎扎實實的舉措安商穩商暖商,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過去一年,新區為符合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條件的7家產業類項目、10家金融類金融項目申請兌現2022年度優惠政策獎勵資金共計1460余萬元,連續5年累計兌現獎勵金額1.44億元;為企業累計減稅降費金額達526萬元。
金融活水潤實體。新區積極研究構建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擔保體系,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好發揮政府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增信作用,營造健康穩定的金融生態環境,形成了《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方案》,推動區域內中小微企業良性發展。積極搭建政銀企對接交流平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和支持新區經濟發展,順利召開2023年度和林格爾新區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政銀企對接會,9家金融機構、30多家新區重點企業代表面對面對接交流,推動銀企供需精準匹配,會上新區企業與銀行現場達成意向貸款近13億元。
基礎設施補短板,公共服務有保障
市政設施更完善。上一年度,新區共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123個,累計完成投資6.77億元。其中,建成市政道路29條、總長度29.86公里,建成管網28條、總長度66.3公里。推進養生谷、文旅城配套市政道路、電力工程、燃氣供熱管網、污水處理廠連網互通增效工程等建成投用,申通、韻達、科拓、中職園區、建行、農行、中行等重點產業項目配套道路具備投用條件,新機場外圍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空港南污水處理廠加快建設,數字設備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工程開工建設,云港大道云谷段、機場段道路及配套工程前期手續加快辦理,云谷片區、空港片區路網架構進一步完善。
醫教住行全升級。新區實驗中學具備投用條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項目一期主體完工,智能公交候車亭二期、人才創新谷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成投用,恒大系列項目保交樓工作穩步推進。市職業教育園區、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新校區、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加快建設,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第一中學、楓葉教育園區、實驗幼兒園前期手續加快推進,新區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2024年新區優化營商環境再出發
2024年,新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有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對標上級優化營商環境評估方案,提前謀劃、細化營商環境年度工作要點,完善新區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考核指標體系,推動新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升級。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作用,形成“一把手”牽頭研究部署、分管領導協調推動,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
二是強化統籌調度。進一步優化并印發《2024年新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堅持“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的工作機制,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有序高效開展。
三是強化工作創新。對標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先進地區,探索創新舉措,圍繞打造一批營商環境評估指標“單項冠軍”和服務市場主體“特色品牌”,形成上級部門認可、企業叫好、能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四是強化宣傳引導。按月收集各部門營商環境信息報道,形成信息匯編,及時提煉總結好做法、好經驗,形成新區營商環境工作亮點,積極向上推送優秀信息,進一步為新區營商環境發聲。
五是強化監督考核。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考核指標體系,以企業和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滿意度為落腳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提高考核工作效率,激發部門工作動力。(康瑋 熊岳 門金龍)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