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11月9日電 黨的十八大以來,包頭供電公司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落實創新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強化技術監督“硬支撐”、優化科技創新“軟環境”、賦能技術人才“新發展”,電網技術特征、功能定位和經營模式不斷向新時代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轉型。
和諧共贏——擴大創新“朋友圈”
包頭供電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10年間,始終按照“取長補短、為我所有”原則,以“內部對標與外部對標相結合”“統籌對標與自主對標相結合”“整體對標與局部對標相結合”方式,多次組織職工深入國網和南網公司調研學習,開展全方位多層級對標提升行動,企業管理創新水平和科技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10年間,包頭供電公司以生產經營實際需求為導向,大力開展涉及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及電網常規技術研究和應用等領域的技術創新、科技攻關,加快推進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電網科技含量和自動化水平明顯提高,共完成128項公司下達的科技項目,投入13222.6萬元;完成58項公司系統內領先的技改創新項目,投入22415萬元。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電力創新二等獎1項、公司科技進步獎25項、技術創新獎7項、QC成果獎200余項,涌現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實用性強,能解決電網實際問題的高質量創新成果。
2021年,包頭供電公司與國網青島供電公司結對共建,成為國務院國資委開展的央地協作唯一一對網對網企業。協作行動以來,16個本部職能部門、25個所屬業務單位、85個班站的500余名業務骨干,通過實地調研、視頻會議、電話溝通等方式與國網青島供電公司精準對接200余次,找準目標差距,引導各部門、各單位全過程跟蹤短板改進,341項管理提升對標項目穩步高效推進,各專業管理水平普遍提升。電網規劃方面,學習國網青島公司先進的前期管理經驗,高效完成5項新能源配套接網核準工作,主動扛起推動能源發展“排頭兵”的使命擔當;基建工程方面,117天完成通威220千伏供電工程建設投產,190天完成新特220千伏供電工程竣工送電,創造7個月建成500千伏英華變電站的包供基建新速度;所屬產業公司積極擴展新業務、開拓新市場,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加5382萬元,增幅達175%。
科技筑基——打造安全“防護線”
包頭供電公司始終致力于強化本質安全建設,夯實安全管理基礎,運用科技“防護線”確保電網和企業安全穩定運行。10年間,包供創新構建起覆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責任體系,率先建成公司系統內首家應急指揮中心并通過應急能力建設評估。截至11月7日,包頭供電公司實現安全生產4337天,并將不斷刷新這一紀錄。
創新研究變電站機器人,組織技術骨干重點從機器人本體、控制系統及后臺系統三方面開展研發工作,并與生產MIS、狀態檢修在線監測、調度控制系統進行接口,將信息、實操深度融合,為調控一體化遠程操作有力依據,力求逐步實現機器代替人工效果。
推廣輸電線路智能巡檢,建立智能化管理模式立體巡視體系。從2015年11月開始,充分應用智能巡檢系統開展線路巡視工作,智能巡檢系統即充分利用GPS、北斗等定位系統,結合電網GIS地圖,依托移動通訊網絡及巡視終端設備,利用程序語言構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巡檢系統。為實現智能巡檢覆蓋率>80%的指標,通過編制智能巡檢管理制度和智能巡檢標準化作業流程,合理調配巡視人員的巡視時間計劃,最大限度地使用智能巡檢系統進行線路巡視,使得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智能巡檢覆蓋率達到95%以上。在疫情防控期間,智能巡檢系統共建立巡視任務368條,巡視里程2085.32km,巡視桿塔593基。
為進一步提高客戶電力獲得感滿意度,堅持“能帶電,則不停電”的原則,最大限度減少停電時間,提高供電可靠性,保障客戶用好電。同時積極拓展帶電作業項目,使帶電作業在配網運檢、搶修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2015年,包頭供電公司成為蒙西電網首家具備四類復雜帶電作業能力的供電企業。配電帶電作業處完成各類帶電作業2700余次,減少停電時間5392小時,多供電量2859.54萬千瓦時,完成各類重大會議、活動保電總計274次,配網帶電作業完成率100%,
安防、消防工作是電力企業安全發展的重中之重。2019年,包頭供電公司創新打破安防、消防系統之間技術壁壘,開發并應用“變電站安防消防一體化應用”科技項目,實現變電站實時監測、智能預警,精準研判、科學統計,安防、消防安全統一管理,成為系統內首家變電站安防消防系統一體化管理平臺應用科技項目。該項目獲取專利2項,發表論文4篇,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是可以推動構建集團公司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員工創新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效體系,為集團公司的安全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轉型升級——打造綠色“新高地”
十年來,自治區不斷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城鎮化建設、呼包鄂一體化經濟圈建設、清潔能源送出基地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實施,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包頭供電公司始終把建設地區堅強電網,提升城市供電可靠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作為企業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不斷加強能源基地建設與安全穩定運行工作,各項研究、推動清潔能源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成果在包供落地。
面對日益復雜的電力發展環境,風電、光伏發電進入倍增階段,高載能負荷結構調整,新能源高比例消納,對電網轉型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包頭供電公司在電網側加強網架建設和升級改造,以適應各類負荷和分布式能源靈活接入與互動;用電側積極探索終端能源消費新模式;加強各環節協調互動和全業務融合技術研究,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等新技術,探索研究電力大數據分析挖掘算法、優化策略和可視化展現技術,為構建業務高度融合的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提供信息技術保障。例如開展智慧檔案室、營銷大數據下的精準服務平臺、云電力服務平臺、電網報文優化、遠程視頻監控、應急指揮中心、智能變電站等的建設。率先在集團公司采用中國電科院最新開發的BPA軟件,實現電網潮流計算、安全穩定和短路電流分析,有力保證了包頭地區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同時,研究可再生能源牧區供熱、城市集中供暖、工商業用熱、電動汽車、工農業生產電氣化技術、居民電器化等領域,以及電能替代設備運行優化控制技術。
為了提高地區電網穩定性,掌握風電接入對系統的影響,利用電網潮流與穩定分析,研究孤島運行方案,分析過電壓事故機理并制定措施,對地區電網中性點接地進行優化,解決了系統故障時地區電網的失電現象,有效降低系統故障時對設備的沖擊。
在建設“源網荷儲”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面對新能源無功出力不足的問題,包供引入大數據分析方法,對整個包頭地區電網實際無功分布、功率因數、電壓情況進行分析,提升無功電壓管理和新能源AVC管理方面的工作質效,讓草原上的“風光”點亮萬家燈火。
人才強企——科技人才“選樹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普隊伍不斷壯大,全社會參與科普合力進一步凝聚,愛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逐漸形成,我國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企業發展,人才先行。包頭供電公司堅持以創新引領企業發展,關注科技前沿,引育高端人才,完善內部制度,打造專業團隊,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力量。
包頭供電公司打破行業專業壁壘,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吸納跨區域、跨行業、跨專業的勞模工匠人才,將“傳幫帶”作為最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勞模精英人才請進來,青年崗位能手走出去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創新工作室聯盟的陣地上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職工隊伍。與包職院王文山技能大師工作室聯盟,充分發揮其在金屬焊接領域上的技術優勢與創新思路,合作完成輸電鋼管桿隔離裝置及其他工器具改良,成功解決電力設備檢修過程中的關鍵問題;與其他盟市供電公司聯盟,充分發揮一機、北重等企業在金屬加工、制造、檢測的技術優勢,合作研制聲波成像測試系統,實現對變壓器、GIS、電纜接頭的局放檢測,填補了行業空白;研制便攜式超聲波線夾清洗裝置,實現電力設備線夾、接頭發熱缺陷的精準處理;此外,隔離工器具改良創新、新裝置的研制研發均展現了聯盟的優勢作用。通過與包頭市多家知名企業和高校進行創新工作室聯盟合作簽約,吸納全國勞動模范3位、大國工匠1位、自治區勞動模范7位,包頭市及行業內勞模工匠10位。
包頭供電公司25個創新工作室已逐漸成為職工成長的“大課堂”、技術創新的“孵化器”和成果轉化的“中轉站”。在探索創新聯盟運行體制機制的同時,成立聯盟專家組,制定年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管理創新等計劃,定期交流工作、互動研討、分享成果,創新工作室聯盟使各個創新工作室由“單打獨斗”升級為“抱團創新”,推動創新成果的孵化、升級、轉化及推廣應用。編制落實《創新工作室聯盟章程》《創新工作室聯盟管理辦法》《創新工作室聯盟管理細則》,創新工作室聯盟采用1+4+N模式,即1個國家級示范性創新工作室+4個自治區級創新工作室+N個包頭供電公司創新工作室,以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金徽創新工作室為龍頭,與其他24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按照專業特點成立了電力主網創新工作室聯盟、城鄉配網創新工作室聯盟和營銷服務創新工作室聯盟。僅在2021年一年間,創新聯盟通過聯盟平臺就發布專利32項,創新項目75項,17名特聘專家教授參與,開設工匠講堂和技術課件68個,揭榜攻關12項。其中,9項成果獲國家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2項成果獲自治區優秀職工技術成果獎、5項成果獲自治區電力行業協會成果獎、20余項成果獲內蒙古電力集團合理化建議和經濟技術創新成果獎,解決了大量生產經營中的難題,產生上百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充分利用“三橫三縱”人才儲備庫,完善人才成長“雙向通道”,分級分類建立人才信息庫,深入推進高端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選拔,讓“高精尖”人才在項目攻關、技術改進等方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創新創效工作水平。深入開展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等競賽活動,拓寬、暢通人才成長通道,持續打造有技術、能創新、敢擔當的新時代人才隊伍。10年間,1名同志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3名同志獲評“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3人獲評“鹿城英才”、1人當選“包頭最美科技工作者”、52人次獲評市級以上“勞模”“工匠”,累計榮獲集團公司“蒙電英才”個人4人、首批青年拔尖人才9個,共推薦40人參加集團公司百優技術、技能、管理人才培養工程,建成線上職工教育培訓平臺,舉辦各類培訓班4106期,全員培訓率達99.04%,為企業高質量、高效益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術人才支撐。
征程萬里風正勁,奮楫揚帆正當時。未來,包頭供電公司還將乘勢而上,用創新主體的“強”、科技產出的“優”、創新增速的“快”、轉型升級的“進”為集團公司“行穩致遠”提供動力支撐,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勁蓄能”。(劉洋)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